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

冰箱里的肉冻多久不能吃了?超过这个时间,看着再新鲜也要扔掉!

2024-07-25 11:554880

你家冰箱冷冻室里的各种肉,已经“住”了几个月了?有没有因为一次吃不完反复解冻再冷冻的肉?有没有放了一两年甚至好几年都没动用过的“古董肉”?

你有想过长期冷冻肉的安全性甚至致病性问题吗?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冰箱里的“冷冻肉”。


01

冰箱冷冻是“保险箱”吗?

冷冻储存的原理是利用水分冻结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(但不是杀死微生物),延缓食品及微生物中的各种生化反应,抑制各种酶类的活性,以达到保藏食品的目的。

冷冻室是“保险箱”吗?答案是No!冷藏或冷冻食物,都不能完全抑制细菌的生长。原因是:细菌中,有一类偏爱低温环境的“嗜冷菌”,零下依然可以生存,-15~-20℃是它们适宜的生长温度。


在低温环境中,这些嗜冷菌绝不会像大家想象的那样“冬眠”,相反,它们会生龙活虎地搞事情。如果我们储藏在冰箱里的食物刚好被这类菌污染,食物不仅成为它们开party的会所,还给它们提供养分,供它们生长繁殖……


李斯特菌,是家用冰箱中最容易藏匿的嗜冷菌。人体感染后是否发病(有症状)受菌量和年龄、免疫状态有关,细胞免疫功能弱的群体最容易中招,比如新生儿、孕妇、老年人,免疫功能缺陷者。

被李斯特菌感染的健康成人,会出现轻微的类似流感的症状。而对于细胞免疫功能弱的特殊人群,容易出现突然发热、剧烈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败血症、脑膜炎等,孕妇还有可能发生流产。

所以,千万别把冰箱当成保险箱!

02

冷冻肉的营养会打折扣吗?

浙江医院营养科张伦医师表示,如果冷冻储藏的时间太长,不仅营养打折扣,口感也会变差。

如果肉类分割后,没有及时保障连贯的低温储藏条件,而是在较高的室温甚至户外温度下被运送到销售点,再经常温条件下搁置后被你买回家放进冰箱。那么,这类肉的营养成分,一定比不上从宰杀、分割到运输都在连贯低温和适宜湿度条件下完成的肉。


张伦介绍,食物是个动态系统,受环境因素影响,食物中每种成分都处于不停变化过程中,这其中就包括了生物化学与物理化学特性,如:营养成分含量、蛋白酶活性、脂肪酶活性、水分活度、pH值等。

家庭冷冻储藏过程中,有了低温的“看守”,肉中各种营养素的损失虽然会比常温下少,但肉的口感会受到影响。外加上太久的冷冻,会让蛋白质和脂肪氧化,导致香气和味道大打折扣。

此外,肉的颜色还会伴随冷冻储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变暗,肉质的组织结构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。肉内的水分冷冻后形成的冰晶会逐渐增大,这会导致肌肉纤维蛋白质脱水、变性,越来越干柴、失去弹性。哪怕解冻后用水泡过,也无法还原当初应有的嫩感。

03

肉类买回家后

这样处理更放心

浙江医院营养科斯彩娟副主任技师建议,尽可能在正规渠道购买肉类,如大型超市,或有质量保障、产品可溯源的网商。尽量不在路边摊或无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小贩处购买。

1.鲜肉采购回家后,先清洗,控干水分后再置入冰箱冷冻室储藏。

2.避免整块冷冻储藏,最好分装成单次可吃完的量后再储藏。


3.避免裸肉直接储藏,最好放入保鲜袋/膜或保鲜盒中密封后冷冻储藏。

4.放入冰箱前,如果有可能,在保鲜膜或保鲜袋上标注当天日期。

5.定期清理冰箱,该及时吃就吃,吃不了的或者放过期了就扔。


反对 0
举报 0
收藏 0
打赏 0
评论 0
夏末秋初 吃鸭肉降秋燥
夏末秋初,“秋老虎”时时发威,空气变得温燥,有人已经出现了上火症状。公共营养师王鑫提示,平时可适当食用鸭肉,有滋阴降秋燥的作用。  在常见的肉类食物中,鸭肉是最适合用于初秋滋补的。中医认为,鸭肉性味甘

0评论2024-09-27515

肾结石患者不能补钙?菠菜炖豆腐都不能吃了?
说起“钙”,很多朋友的反应可能是补钙骨头更硬、牙齿更硬,以此类推,有些人就把补钙和结石联系在了一起。临床上有很多患者都会认为肾结石和“钙”脱不了干系,他们中很多人会问,得了肾结石是不是不能吃豆腐,也不

0评论2024-09-27576

青少年减轻体重有哪些有效方法
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。  会上,有记者提问:暑期是家长带孩子外出的旺季,可假期过后,很多人在享受各地美食的同时,也发现体重有所增加,请问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减重,

0评论2024-09-27485

关注儿童口腔健康 爱牙从正确刷牙开始
孩子从小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,这对其一生都是受益的。那么日常维护口腔健康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,市儿童医院口腔科医生对以下几个问题给出提示。  乳牙反正都要掉,需要认真刷吗?乳牙虽然是临时的,但乳牙的健康状

0评论2024-09-27497

人的一生为何有两次“断崖式”衰老?
许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感受:突然间就觉得自己老了。实际上,这种感受并非错觉,或许正是身体内部深刻变化的真实写照,医学数据与研究也提供了有力的佐证。《自然·衰老》杂志最新报道称,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科学

0评论2024-09-27512